外耳道,外耳,耳廓,耳部,病因

提問: 求外耳道濕疹的中藥藥方 問題補充: 前段時間持續半年的外耳道炎現在變成外耳道濕疹了,不知道這兩種病是否一回事,醫生開了派瑞松和一種抗過敏的藥,我想用中醫的方法結合治療看看,不知道中醫治療外耳道濕疹有根治的辦法嗎 医师解答: 外耳濕疹[編輯本段]疾病概述  外耳濕疹是一種常見的皮膚病,好發于嬰幼兒。其病因和發病機理可能與變態反應、精神因素、內分泌失調、代謝障礙等有關,先天性過敏體質是發病的主要原因。  臨床表現:嬰幼兒外耳濕疹多在生后兩個月左右發病,主要發生在耳廓前后皮膚、耳廓后溝或耳周皮膚,濕疹外形可以是很小的斑點狀紅疹,散在或密集在一起,也可以表現為丘疹、水皰、糜爛、漿液性滲出、黃色結痂等。一般癢感明顯,因此小兒會不停地搔抓耳部,有的小兒可因此影響睡眠和食欲。此病往往反復發作,時輕時重。有時在出牙時,可以加重病情。但一般2-3歲左右外耳濕疹多可以逐漸減輕或自愈。  治療:找到過敏原是治療的關鍵。在小兒外耳濕疹病因不明的情況下治療首先應注意調整飲食。還應避免搔抓,切忌用熱水,肥皂及酒精等清洗,禁用刺激性藥物。局部治療宜根據“濕以濕治,干以干治”的原則。全身治療包括:1、 繼發感染時,全身和局部應用抗生素。2、 服用抗過敏藥物。3、 滲出液特別多時,可靜脈注射10%葡萄糖酸鈣,補充維生素C。[編輯本段]疾病分類  耳鼻喉科[編輯本段]疾病描述  外耳濕疹多因耳廓之外耳道及其周圍皮膚受藥物或其他國民物質刺激所致,濕、熱、毛織品、化妝品、噴發劑、耳環及魚、蝦、牛奶等均可成為致敏因素。外耳道長期膿液刺激也可引發,一般分急、慢性兩類。[編輯本段]癥狀體征  急性濕疹極癢,常伴有燒灼感地有時為黃色痂皮覆蓋。若因搔抓而繼發感染,則病損擴大,滲液增多,還可出現小淺潰瘍。慢性濕疹除搔癢外,外耳皮膚增厚,表面粗糙不平,可致外耳道狹窄,有時表皮脫屑、皸裂、結痂、局部顏色加深,鼓膜表面受累者,可有輕度傳導性聾及耳鳴。[編輯本段]疾病病因  多因耳廓之外耳道及其周圍皮膚受藥物或其他國民物質刺激所致,濕、熱、毛織品、化妝品、噴發劑、耳環及魚、蝦、牛奶等均可成為致敏因素。外耳道長期膿液刺激也可引發,一般分急、慢性兩類。   1、風熱濕邪浸漬 此病多因膿耳之膿液浸漬或鄰近部位之黃水瘡漫延至耳部,亦有接觸某些刺激物而誘發,以致濕熱邪毒積聚,引動肝膽之熱循經上犯,風熱與濕邪蒸灼耳部肌膚而為病。  2、血虛生風化燥 本證因循日久,以致脾失健運,陰血耗傷,更以滲液淋漓不干,津液損耗,導致血虛生風,風勝化燥,耳部肌膚失于滋潤,兼之余邪滯留,故皮膚粗糙、皸裂、蓋覆鱗屑。[編輯本段]病理生理  多因耳廓之外耳道及其周圍皮膚受藥物或其他國民物質刺激所致,濕、熱、毛織品、化妝品、噴發劑、耳環及魚、蝦、牛奶等均可成為致敏因素。外耳道長期膿液刺激也可引發,一般分急、慢性兩類。[編輯本段]診斷檢查  根據臨床表現及體征。[編輯本段]治療方案  去除病因為主,如發現致敏因素應立即清除,必要時可將接觸物清洗干凈并禁止再接觸,積極治療外耳周圍原發病灶,經常清潔外耳道膿液并滴用有效藥液。局部忌用肥皂或熱水清洗,或擦涂有刺激性藥物,嚴禁抓癢、挖耳等。滲液較多者可用3%硼酸溶液或5%醋酸鋁溶液濕敷。液較少或無滲液者可涂用1%,2%龍膽紫液,強的松類冷霜或軟膏,氧化鋅油或糊劑等,若有干痂,可用3%雙氧水洗凈拭干后,涂用上述藥液或藥膏,慢性病例有皮膚增厚或皸裂者,用10%—15%硝酸銀涂擦是有益的,在發作間歇期,可用70%酒精清潔外耳道,保持其干燥、全身治療:可服用抗過敏藥物如苯海拉明、撲而敏等靜脈注射5%溴化鈣或10%葡萄糖酸鈣,口服大量維生素C,服用或注射地塞米松等。  治療濕疹偏方   1.青黛、滑石粉、賞柏各15克,冰片9克。共研細末,用麻油調糊狀,外涂患處,1日 3次。治療急性濕疹有良效。   2.枯礬10克,爐甘石30克,冰片6克,苦參15克,共研細末備用,外敷患處,1日2次,治療陰囊濕疹有良效。   3.蒲黃研末,將粉直接撒在濕疹處,外用紗布包扎,1日1次。   5.滑石、爐甘石各50克。冰片10克,艾葉15克。共研末,裝入廣口瓶內備用,撒在濕疹上,外用消毒紗布包扎。   6.苦參研末,紫皮大蒜掐爛成泥外敷患處,1日3次。冶慢性濕疹效佳。   7.茄子1個,雄黃、枯礬各15克,先將茄子挖一個小孔,將上藥灌入孔內后封口,用草木灰火烤,將茄子烤軟,枯礬、雄黃滲透到茄肉內,再將茄子放患處輕輕磨擦5~10分鐘。一般邊擦邊止癢,治急性濕疹有良效。[編輯本段]防治方法  1、保持皮膚清潔干爽   給寶寶洗澡的時候,宜用溫水和不含堿性的沐浴劑來清潔寶寶的身體。患有間擦疹的寶寶,要特別注意清洗皮膚的皺褶間。洗澡時,沐浴劑必須沖凈。洗完后,抹干寶寶身上的水分,再涂上非油性的潤膚膏,以免妨礙皮膚的正常呼吸。寶寶的頭發亦要每天清洗,若已經患上脂溢性皮炎,仔細清洗頭部便可除去瘡痂。如果瘡痂已變硬粘住頭部,則可先在患處涂上橄欖油,過一會再洗。   2、避免受外界刺激   家長要經常留意寶寶周圍的冷熱溫度及濕度的變化。患接觸性皮炎的寶寶,尤其要避免皮膚暴露在冷風或強烈日曬下。夏天,寶寶運動流汗后,應仔細為他抹干汗水;天冷干燥時,應替寶寶搽上防過敏的非油性潤膚霜。除了注意天氣變化外,家長不要讓寶寶穿易刺激皮膚的衣服,如羊毛、絲、尼龍等 。   3、修短指甲   若患上劇癢的異位性皮炎或接觸性皮炎,家長要經常修短寶寶的指甲,減少抓傷的機會。   4、戒口   除異位性皮炎外,其他濕疹都無須戒口。讓寶寶少吃動物蛋白質,如牛奶、蛋,必須在醫生或營養師的監督下進行。在沒有明顯證據時,最好不要隨便禁食某類食品。不提倡為了避免過敏,而使寶寶得不到應有的營養。[編輯本段]用藥安全  1、常發生于小兒;  2、忌酒類、辛辣食品(如大蔥、大蒜、韭菜、辣椒、胡椒、芥菜、雪里紅、姜、咖喱)、腥物、淡水產品、海鮮;   3、預防以去除病因為主。如得了中耳炎,應每天滴藥,清除膿液,保持耳道清潔,以防發生濕疹。治療常用3%雙氧水洗凈拭干后,可以1%龍膽紫液、氫化可的松藥膏或5%氧化鋅油膏等局部涂搽。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faceoar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